【标杆风采】于岫彤:The Brave Embrace the World

作者: 时间:2025-10-14 点击数:

基本信息

姓名:于岫彤

学院: 东南亚学院

年级:2022级

本科专业: 马来语

保研去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

绩点排名: GPA3.91/4.0,排名1/10

学生干部经历: 校学生会秘书处干事、校艺术团礼仪队干事、院团学学习部干事、院礼仪队干事、马来语2201班班长

所获荣誉:

1. 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2.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全额奖学金

3. 全国大学生马来语演讲大赛二等奖

4. 第三届“云山杯”国际远程口译大赛决赛一等奖

5. “Sayembara”马来语诗朗诵比赛优秀奖

6. 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创文化精品推选展示三等奖

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一等奖、“三好学生标兵”

8. 创新育苗奖学金

9. 东南亚学院“优秀团学干事”

社会实践: 马来西亚智库Merdeka Center实习生、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礼仪、中广核集团主办三国博主参观核电站项目陪同翻译、东莞出入境马来警队陪同翻译

预推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大学回顾及经验分享

大学四年来,我有许多新奇的际遇和收获,在学和玩上都有不同的体验。我个人认为大学阶段时间相对自由,应该安排好自己的空闲时间,多去体验不一样的东西,才能明白自己最喜欢、最想要的是什么。

大一阶段我加入了校学生会和院排球队,也积极参加了如红歌比赛、戏剧大赛等学院组织的文娱活动。虽然大一课程确实很多,但我还是建议学弟学妹们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因为这种机会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三出国交换回来后,大家往往会忙着实习和毕业准备,很多人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自然也没有这些集体活动了。所以我鼓励大家在大一大二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多尝试参加各种活动和社团,多为自己创造回忆。临近毕业的时候回想,会觉得那是一段忙碌但充实美好的时光。

大一下学期戏剧大赛

进入大二后,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马来语演讲大赛和外交部遴选,这两段经历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不是一个怯场的人,但当时我才大二,马来语仅有基础水平,要参加这样全国性的学术竞赛,压力也是不言而喻。我自己用零碎的马来语写稿,和老师一起反复地练,反复地改稿,每一个手势和表情都经过精心设计,甚至在备赛阶段学会了弹舌。这段时间里我很焦虑,本就繁重的课业压力挤占了本就宝贵的练习时间,使得我反复陷入了自我怀疑。但当我真正到了西安参加比赛,我第一次跟外教以外的马来人交流,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语音语调,见到了每天学习的教材的作者(如今也成了我的老师啦),我内心充满庆幸-幸好自己来到了这个赛场,幸好我坚持到底没有放弃。这段经历十分宝贵,既是来之不易的提升口语、开阔眼界的机会,也丰富了我保研简历中竞赛经历的部分。

跟学姐们在西安比赛

外交部遴选对我的复试面试同样助益良多,外交部遴选的面试是压力面,流程正式严谨,非常考验临场的思维与表达能力。经过这次历练,我能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各类面试。保研复试前,当其他考生都在紧张焦虑地翻看备考材料,有的同学甚至害怕步入考场,面试时声音都在颤抖时,我深知自己已经经历过外交部遴选面试的考验,没什么比这更加困难的了。那时的我能轻松摆脱紧张情绪,自信地侃侃而谈。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段经历带给你的除了显性的成果外,更有潜移默化的成长和对人生的启迪。所以我鼓励大家勇敢尝试各种不同的挑战,在挑战中进步,逐渐形成自己的节奏、韧性与方向,为自己的人生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北京遴选之余

大三阶段我赴马来亚大学交换半年,这半年是我口语进步最大的阶段。刚到马来西亚的时候,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口语表达还不流利,不少人索性选择用英语交流。但我觉得赴马来西亚交换的目的就是为了学马来语,若说英语我难免感觉有点泄气,所以即使口语表达不流利,我还是坚持用马来语跟他人交流。当地人自然也会用马来语来回应你,这为我的听力和口语进步打下基础。渐渐地,我的马来语越来越流利,语速越来越快,从最开始一句话里面的70%英语30%马来语,到30%英语70%马来语,再到马来语无障碍交流,这种肉眼可见的进步也会给我带来切实的成就感。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在对象国交换的机会,勇敢地开口,不用害怕出错,不用害怕尴尬。进步本身需要过程,最终真正可以内化到自己身上的知识才最为宝贵。在国外交换期间,我参加了云山杯国际远程口译大赛,这个学术竞赛经历和我交换期间期末考试的优异成绩也为我保研复试提供了重要助力。

在马来亚大学世界各地留学生面前介绍中国马面裙

保研历程 &(致谢)

与早早开始规划保研的同学不同,我直到六月初才决定踏上保研之路。基于获取校内保研名额的信心,我在做出决定之后便着手准备相关的保研材料,并了解到今年保研形势相较往年有很大的变化,比如:

1. 大面积取消夏令营。为数不多开设的夏令营几乎都是体验营,不具备实际效力,因此往年那些在夏令营阶段就锁定offer的优秀学子也需要跟大家竞争预推免名额,使得竞争压力增大。

2. 预推免开设时间大幅提前。人大、清华等学校七月就已经结束了预推免,八月也有一大批高校结束预推免招生。这里提醒大家务必要在学期结束前准备好推荐信、成绩排名证明等需要教务处盖章和老师签字的保研材料,这些材料暑假期间无法办理。所幸今年北外、上外、中传等小语种主战场还是在九月份开启预推免,所以在材料准备方面没有很大压力。

3. 推免系统开放时间由往年的9月29日提前至今年的9月25日,提前了整整四天时间,导致很多学校的复试时间相互冲突,需要有取舍。

4. 今年采取“学校先发offer,学生在下午两点后统一接收和确认offer”的方法,有效避免了往年有已经接受保底院校的offer后才收到梦校候补成功的遗憾。

在专业选择方面,我始终不愿意放弃马来语专业优势,因此我考虑的都是能结合小语种优势的方向。最初我计划跨专业保研到国际新传方向,为此我利用假期读完了《传播学教程》,前期时间基本都是投入到该方向中。但由于各种机缘巧合,预推免最终只填报了本专业,因此我没有时间准备本专业复试内容,只在出发前象征性地读了几页《东南亚文化发展史》,堪称彻底的裸考。但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数年如一日的积累。能帮助我在考核和比赛中战胜紧张、焦虑情绪的,唯有千锤百炼下对自己语言功底的自信。在经历过外交部遴选、演讲大赛、口译大赛、国外考试等历练后,我深知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不比别人差,从而能轻松坦然地面对一切挑战。

北外复试前记

之前有一个优秀的前辈告诉我“不能因为不喜欢就不做,这样什么都干不成”。这句话对我很受用,然而,我恰恰是一个全凭自己兴趣做事的人,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完全没有动力。我认为这样也有好处,至少我过的是我喜欢的人生,起码到目前为止,每一步都是我自己的决定,是自己发自内心乐意走的。我本身是个很拖延的人,很爱玩,在学习和作业上更是不主动。但兴趣使然,我会认真地学马来语,会关注马来西亚的新闻,课余也会读马来西亚相关的书,对我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在本科马来语学习路上一直充满快乐和满足。

同理,希望学弟学妹们选择读研,是出自内心的意,而不是建立在“爸妈想让我读”“老师建议我读”“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但还是读一个好一点”之类的想法上。学术研究枯燥,但热爱者甘之如饴。希望大家多多问自己内心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再做决定。

(致谢):

感谢这一路上我所有的老师们、师兄师姐们和好朋友们的陪伴。你们是支撑我前进的力量,真诚的祝愿你们一切顺遂。


图片、文字:于岫彤

初审:陈泠璇

复审:王斌

终审: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