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成功承办“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论坛

作者: 时间:2025-09-17 点击数:

2025年9月14日,第十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国际秩序变革下的‘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全球南方国家的智库领袖、知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与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承办的平行论坛二:“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平行论坛还得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广东历史学会、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CSSCI)、《东南亚研究》(CSSCI)、《国别和区域研究》(CSSCI)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21934

论坛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广外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江主持,他代表学院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各位学者通过此次论坛,深入交流国际化视野下的实践经验与智慧成果,共绘人文交流的绚丽画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海洋史研究》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研究员,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张云教授出席论坛,并分别作精彩致辞。诸位专家围绕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新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语言类专业在服务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专家们对本次论坛首发的三部新著——《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5)》《中国四大名著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以及《广东木鱼书<花笺记>越南喃字演音书》表示热烈祝贺。

88FE2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致辞

罗林主任表示,东盟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和广东的最大贸易伙伴,广东与东盟贸易额约占中国—东盟总额的五分之一,频繁的经贸往来必然推动双方人文交流的深入。《东盟文化发展报告》迄今已连续出版八部,今年成功入选“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智库系列”,标志着蓝皮书建设迈上新台阶。由刘志强教授领衔的广外团队还完成了《中国四大名著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广东木鱼书<花笺记>越南喃字演音书》等著作,为2025年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友好年献上“双重贺礼”,为推动中越人文交流、构建命运共同体及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893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研究员致辞

李庆新研究员表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下属的平行论坛,“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论坛自开坛以来越办越好,不仅成为广外、广东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推进中国—东盟人文研究的科创基地。这个基地以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为依托,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南半岛研究中心等为抓手,突出语言文化研究特色,建立东南亚研究全域覆盖的科研布局,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团队,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184E8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张云教授致辞

张云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汇聚了中国学者的深入思考,也吸引了来自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论坛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推动区域人文交流的深入开展搭建了高水平的平台。他指出,语言既是沟通思想的重要桥梁,也是深化理解、增进互信的人文纽带,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兄弟院校间可以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多高质量的人文交流项目,为区域合作注入持续动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5)》《中国四大名著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以及《广东木鱼书<花笺记>越南喃字演音书》三本新书发布会,来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的代表分别致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徐崇阳老师表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度重视《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5)》的发布,该书作为“皮书”系列的重要成员,为呈现东盟文化发展全景、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智库支撑。出版社将继续推动皮书系列高质量发展,策划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并期待各界共同努力,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商务印书馆郭恬老师表示,《中国四大名著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一书的出版,是近年来中越文化交流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既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具创新的研究视野,又体现了中外文化史论的传承与融合。该书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中国古典文学在越南的影响,为研究跨文化交流、比较文学以及区域国别学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范式。该成果不仅丰富了区域国别学的研究体系,也为深化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互鉴注入新的活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暨南大学出版社曾小利老师表示,《广东木鱼书<花笺记>越南喃字演音书》具有鲜明的学术与文化价值。该书兼具故事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记录了广东木鱼书“从中国传过去、在越南又演绎回来”的文化交流历程,展现了跨越时空的互动与融合,生动见证了自古以来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更能从中感受到今日中越传统友谊的真实与深厚,为研究区域文化互动提供了新的窗口,同时也为推动中越乃至中国—东盟的人文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和实践经验。

D4BF

15BFF

新书发布会环节出版社代表致辞

在论坛交流环节,来自柬埔寨、泰国、菲律宾、中国北京大学和广外团队的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东盟国家文化与文学发展新特点”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线上线下会场气氛热烈。

18FBB

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成金珑发言

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成金珑先生表示,东盟国家与中国拥有长达五千年的文化与历史交往。推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可以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路径,加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在自由贸易、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及包容共享等领域的协作。同时,还可探索蓝色经济、海洋治理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促进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通过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及更广泛地区的战略合作与文明互鉴。

15B4B

泰国法政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蔡炎通发言

泰国法政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蔡炎通先生表示,今年是泰中建交50周年,也是深化“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契机。他指出,泰国青少年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通过语言学习和教育交流,不仅能够了解中国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还能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数字信息时代,青年交流尤为关键,它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年轻一代培养信任与友谊,为泰中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呼吁,继续通过留学、交流项目和文化合作,为两国人民心心相通、合作共赢注入持续动力。

14CC7

菲律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协会成员塞尔索·凯恩莱特发言

菲律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协会成员塞尔索·凯恩莱特表示,中菲两国有着悠久的贸易往来,但当前网络和媒体上的信息导致部分菲律宾民众对中国存在误解,对两国关系的认知存在偏差。他指出,语言学习不仅是掌握语言本身,更是提升沟通能力的关键,许多菲律宾民众在首次来华前抱有偏见,但亲身体验后往往改观。他强调,中菲未来需要加强有效交流,弥补沟通不足,同时借鉴他国软实力经验,推动两国民心相通与友好合作。

21A8C

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曹钺博士发言

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曹钺博士分享了团队在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调研的体会。他表示,通过实地考察,团队深刻感受到当地大众传媒的数字化转型及中国“走出去”企业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学习到东南亚高校在媒体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这些经历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为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2FC66

交流研讨环节

论坛闭幕式上,广外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刘志强教授作总结。他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充分彰显了广外东盟国家语言专业在推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刘教授强调,三部新书的发布不仅展示了广外团队多年来坚持不懈、辛勤耕耘的学术成果,也为区域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充分体现了东盟国家语言专业学者对东盟国家文化的深刻思考。他希望,论坛凝聚的智慧与共识能够转化为长期、务实的合作行动,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B6EA

线下合影

 

 

文字:罗雪瑜

图片:於如馨

初审:胡文娟

复审:刘晓霞

终审:李    江